大黄新用

2025-03-29 纠错

大黄性味苦,性寒,入胃、大肠、肝经,具有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的功效。传统用于治疗实热便秘、谵语发狂、食积痞满、痢疾初起、里急后重、瘀血凝滞、经血不通、癥瘕积聚、时行热疫等。近些年来又发现了许多新用途..

大黄性味苦,性寒,入胃、大肠、肝经,具有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的功效。传统用于治疗实热便秘、谵语发狂、食积痞满、痢疾初起、里急后重、瘀血凝滞、经血不通、癥瘕积聚、时行热疫等。近些年来又发现了许多新用途,介绍如下:

口腔炎:生大黄10~20克,加水煎至200~400毫升,漱口,有良效。

急性扁桃体炎:儿童用生大黄10克,成人用15克,以沸水200毫升冲泡,并闷15分钟。待药液稍温后,每隔两小时代茶饮,徐徐咽下。

高脂血症:生大黄粉3克,每日3次,连服两个月为一疗程。

咯血及血小板减少症:肺结核病人咯血、痰中带血,或鼻子流血、痔疮出血及月经过多等,均可用精制大黄片治疗,每次3片,每日3次。其止血机理在于大黄能促进骨髓制造血小板,促进血液凝固,使毛细血管致密,改善脆性,缩短凝血时间。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服用生大黄粉,每次3克,每日3~4次,直至大便隐血试验转阴时停药。大黄对上消化道的运动有抑制作用,因而可减轻出血部位的机械损伤,有利于血小板在血管破裂处凝集。但对大量呕血、吐血的患者效果则较差。

溃疡:对下肢多处溃疡,终年不收口,时有黄色臭水者,可取大黄粉60克与白砂糖20克混匀撒敷,每日一次,连用21日。待溃疡面缩小过半,再继续用50日,患处可结痂而愈。(叶水泉)

我要报错

分享

复制链接
赞赏

打赏我们

打赏中医文献网网站站长

中医文献网 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扫一扫二维码,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