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到 眼到 不如手到——孙树椿筋伤学术思想探讨孙树椿首席研究员是国内著名骨伤科专家,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骨伤科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生导师、首席研究员、中华..
心到 眼到 不如手到——孙树椿筋伤学术思想探讨
孙树椿首席研究员是国内著名骨伤科专家,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骨伤科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生导师、首席研究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等职。40余年来,孙树椿一直从事骨伤科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临床中博采众长,学验俱丰,在继承清代宫廷上驷院的传统中医手法,并广泛吸收现代医学的成就,结合自身经验加以提炼,而形成独具特色的孙氏筋伤学术思想。
理论与临床并重
孙树椿早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了更好的掌握解剖学知识,工作10年后到北京友谊医院骨科学习。孙树椿强调学习手法必须对人体正常筋骨的结构关系有清楚的了解,如《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所述:“必先知其体相,识其部位”,如果解剖学知识缺乏,仅凭“手摸心会”来“知其体相”显然是很有限的。
他认为,只有夯实基础,才能得心应手。同时,因为手法是一门临床科学,只有应用于临床,才能显示其神奇功效。因此,孙树椿几十年如一日,临床不歇,如今已近70高龄,仍坚持门诊。
孙树椿在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时,常教育学生“心到、眼到,不如手到”,只有多接触病人,才能找到手下的感觉,才能把理论运用在临床诊治中;孙树椿还强调,病人是我们最好的树椿,加强跟病人的交流能更好地提高手法的技艺。
辨病辨证,相互结合
孙树椿认为,有病就有证,辨证才能识病,两者是密不可分的。临床诊治时,既要辨病,又要辨证,只有病证合参,才能选用适当方药、恰当的手法。
辨病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的中医病名诊断;二是以现代医学理论指导下的西医病名诊断。辨证则是在中医学的基本理论指导下,辨别各种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各种不同的证候。
辨病与辨证结合也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是中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这是按中医的基本理论作指导,在中医病名诊断的基础上再进行辨证;二是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这就是在明确西医诊断的同时,进行中医辨证施治,有利于进一步明确具体病位、病理和转归等,洞悉疾病的性质,使治疗针对性更强。例如脊髓型颈椎病,一般都认为应手术治疗,但本病从中医角度认识有“痹证”“痿证”之分,痹证型完全可以非手术治疗,并取得良好疗效。
同一疾病其各阶段病理变化不同,治法也悬殊。在辨证治疗过程中,了解掌握西医的辨病,有利于了解掌握疾病转归与预后。孙树椿认为,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只是临床诊治中的一个模式,我们应该立足中医辨证论治的同时,合理利用现代医学的理论、检测手段,拓宽自己的诊断视野,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去分析观察疾病内在的病因、病机、演变规律。
筋伤手法,轻巧柔和
孙树椿的手法主要源于京城著名老中医刘寿山老先生,他在继承刘老先生的经验同时,运用现代的解剖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知识对其进行了规范整理。在保持疗效的基础上,简化精练了手法,使之便于学习掌握和推广应用,逐渐形成具有孙氏特点的筋伤手法。
孙树椿认为,手法的疗效靠的是手法本身,孙树椿指出“筋喜柔不喜刚”,在手法运用上尤其强调轻巧柔和、外柔内刚,力量由轻渐重,治疗中使患者在并不感到痛苦的情况下即获得症状的缓解或痊愈。
孙树椿治疗手法一般分三步进行:预备手法、治疗手法、善后手法。他尤其重视预备手法的应用。预备手法时,应用轻柔和缓的手法对痛性筋结施以按揉,通过治疗手法改善椎体失稳的同时,也可松解非特异性炎症刺激所产生的粘连。这样,通过手法治疗,使局部粘连松解、肌肉痉挛缓解、炎症消除。同时轻柔的手法具有行气活血,化瘀止痛之功,能够促进局部气血运行,调整植物神经的机能活动,改善局部的微循环,使交感神经处于相对抑制状态,达到增加血流并缓解交感神经紧张的目的。另外,手法治疗还可增加局部血液循环的改善,促进炎症物质的分解、转化和排泄,减轻对神经血管的刺激所产生的疼痛症状。孙氏手法的独到之处正是体现了“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
内治外治,相辅相成
孙树椿强调治疗要兼顾局部与整体,审证求因。由于筋伤疾病多以局部损伤为主,因此治疗时,既要注意局部,又要兼顾全身,然后选取相应的穴位和恰当的手法,借以舒筋活络,解痉止痛,这样才能兼顾局部与整体。
筋伤疾病以局部损伤为主,手法治疗是孙树椿的精华所在。但是,孙树椿在手法治疗的同时,也很重视内治的调理,做到内治与外治相辅。在内治的同时,强调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原则。他认为,气血循行全身,内伤上下、皮肉筋骨、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无所不在,故人体损伤无论何处,首当其冲伤及气血。并制定了腰痹通胶囊、颈痛颗粒、颈椎Ⅲ号方等内服方药以及洗药方等外用方药。只有外治与内治有机结合的相辅相成,才能促使损伤早日痊愈。
功能锻炼 动静结合
孙树椿认为,在筋伤的治疗中,动静结合也同样有着实际的临床意义。筋伤是指各种暴力或慢性劳损等原因所造成的损伤。它不像骨折、脱位那样易被人们重视,常常发展成为慢性疾患。古人描述了对患部损伤既要用绢片作相对固定,又要做屈、伸等动作的治疗方法。这就是如今泛指的“动静结合”的雏形。
孙树椿指出,伤后经络受阻,气血瘀滞,血肿形成,引起疼痛和功能障碍。因此筋伤的愈合需要固定一段时间,以利于筋伤的修复,这即是“静”。同时,由于血肿形成,若瘀血不去,日久气血凝滞,血不荣筋,容易导致筋肉挛缩,疼痛,活动受限等并发症。因此,除一定时间的“静”外,也需要注重局部及全身的功能锻炼,使气血畅通,筋肉得养,这即是“动”。
在临床上,通过判断筋伤的具体性质,医生施以不同的适当的手法及时回纳归正,理筋修复。孙树椿强调此时的手法一定要轻巧柔和,这样既能疏通经络,又不致加重瘀血,充分帮助机体损伤组织的自我修复。这种在手法的帮助下,机体的自我修复,正是“静”的具体体现。孙树椿指出,动和静是对立统一的,静是为了更好的动,动也是为了更好的静,两者之间体现了辨证关系。
静可使伤病肢体得到休养,有利于损伤组织的修复和肢体功能活动的还原。但如果肢体缺乏必要的活动,势必造成循环瘀滞,新陈代谢减弱,关节囊、韧带、筋膜和肌肉等发生弹性降低、挛缩、变性和粘连等一系列改变,这是有害的。动可使肢体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促进血液循环,加强新陈代谢,恢复组织性能,解除组织间粘连,从而使伤病得到更快恢复。因此,孙树椿强调,在筋伤的治疗恢复中,动是积极的,动静结合,取长补短,相辅相成。
全部内容
孙树椿治疗筋伤临证经验筋伤辨治 气血为要不定点旋转手法治疗颈椎病阻止青少年颈痛发展成颈椎病松正结合 手法治疗颈椎性类冠心病手法治疗枕下三角区综合征非手术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轻巧化解踝关节损伤功能锻炼操防治颈椎病手法治疗外伤性尾骨痛手法治疗腕部常见筋伤病手法治疗急性腰部伤筋“三结合”诊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八面缝手法治疗腕部损伤手法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功能锻炼防治肩周炎孙树椿:以自然之道 养自然之身相关阅读
- 学中医是一种时尚
- 大补气血紫河车
- 端午节里的中医文化
- 中医收藏能升值
- 中医在西方将带来一场医学革命
- 乡村中医王志兴的乐事
- 陇中正骨手法的历史渊源
- 萧乾:“对中医佩服得五体投地”
- 身边的中医
- 肩周炎手法治疗为何疗效不佳?
- 中医如何防治中暑
- 中医百年复兴路
- 中医百年复兴路
- 忆绵阳中医名宿李孔定
- 中医辨治肠易激综合征
- 全国治癫痫比较好?济南中医癫痫病医院张蕙医生讲解:服用抗癫痫药一星期了怎么还是发作
- 夏至民俗里的中医文化
- 全国癫痫病医院哪里治疗好?济南中医癫痫病医院张蕙医生讲解:为什么在减药过程中会再次出现发作
- 全国去哪家医院看癫痫病?济南中医癫痫病医院张蕙医生讲解:目前服用的抗癫痫药没货,可以换药吗?
- 全国哪里治癫痫病好?济南中医癫痫病医院张蕙医生讲解:孩子高热惊厥一周后有痫样放电是不是癫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