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秋泻非彼秋泻专家指出,“秋泻”特指由轮状病毒引起的幼儿腹泻,因每年秋季是其发病高峰而得名。轮状病毒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种病毒,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在常温下可存活7个月,在-20℃可长期保存。它还耐酸,通..
此秋泻非彼秋泻
专家指出,“秋泻”特指由轮状病毒引起的幼儿腹泻,因每年秋季是其发病高峰而得名。轮状病毒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种病毒,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在常温下可存活7个月,在-20℃可长期保存。它还耐酸,通过口腔进入消化道后,胃酸对它没有杀灭作用,从而引起胃、肠道炎症并导致严重腹泻。据调查,2月龄至3岁的婴幼儿是轮状病毒的主要侵害对象,3岁以后再发病的少见,5岁以后就基本上不发病了。成人也会感染轮状病毒,但并不引起腹泻,因为他们早已产生了抗体。
成人秋泻不容忽视
虽然说成年人不会得小孩子那样的秋泻,但是发生在成年人身上的秋季腹泻一样不容忽视。
一方面秋季气温仍然较高,病菌的繁殖和传播还比较活跃,发生细菌性痢疾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各大医院应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求设置的肠道门诊要到十月份才能撤,所以对细菌性肠道传染病的预防不能放松。其次,立秋之后天气早晚转凉,如果不注意衣物的增减,晚上睡觉时不盖好被子,受凉后也容易引起腹泻。
再有就是因结肠炎而引起腹泻。虽然说此种情况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但由于该病起病隐匿,后果严重,容易被人们忽视,所以尤其要引起重视。结肠炎又叫溃疡性结肠炎,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拉黏液便和脓血便,有时又大便秘结,好几天都解不出来。常伴有消瘦、乏力、肠鸣等症状。起病缓慢,时好时坏,可拖好几年到数十年。其危害不仅在于影响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如长期反复发作还可能引起一系列恶性病变,如中毒性结肠扩张,病人很容易因脱水而休克。另外还有肠穿孔、肠道大出血、结肠息肉、结肠癌等。其中结肠癌的发生率最令人心惊。据统计,大约有40%的结肠炎会恶化发展成为结肠癌;在已确诊的结肠癌患者中,有60%曾患有结肠炎。
腹泻须标本兼治
人们常说医生治病要对症用药,这里的“症”既指疾病的表现,也包括引起疾病的原因,也就是说要对症、对因才能彻底治好疾病。但是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将对症用药理解成针对疾病的表现用药。很多人不把拉肚子当回事,一腹泻就吃几颗黄连素,止不住又换成氟哌酸,非要感到乏力,甚至脱水才会去医院。
治疗腹泻正确的做法应是先弄清原因,患者可以根据症状先做一个大致的判断,再到医院做个大便检查,也花不了几个钱。弄清原因后用药既好得快,也使盲目用药引起的毒副作用大大减少。对于因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需使用抗生素。拉肚子时大家使用最多的黄连素就属于广谱抗菌药物,对痢疾杆菌、结核杆菌、肺炎球菌、伤寒杆菌及白喉杆菌等都有抑制作用,其中对痢疾杆菌作用最强,常用来治疗细菌性胃肠炎、痢疾等消化道疾病。虽然黄连素比较安全,但一拉肚子就吃黄连素还是错的,因为对于与细菌无关的腹泻,吃黄连素就毫无作用,还造成肠道菌群失调和耐药性的产生。对于因结肠炎引起的腹泻,在止泻的同时,还应注意修复受损的肠黏膜,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提高免疫力,才能使迁延已久的腹泻得到根治。中医治疗此病,辨证论治,整体调治,如“胃肠灵胶囊”等中成药,寒热通补,健脾和中,燮理阴阳的方法,辨证和辨病相结合,既扶正又祛邪,扶正治本,祛邪消炎止泻,效果理想。(王磊)
链 接
小儿秋季腹泻
典型特征
秋季腹泻多为轮状病毒性肠炎,因多发于秋季而得名。
由于小儿胃肠功能较弱,胃肠道抵抗力差,易感染此病毒。多发生在2岁以下婴幼儿中,尤以1岁半前婴儿多见。发病季节多在9~12月份。起病急,发烧38~39.5℃,发病当日即频繁呕吐,吐出胃内容物和奶汁。24小时内腹泻,一天数次至数十次,大便稀薄,呈清水样或蛋花汤样,有时呈白色米汤样,多无特殊腥臭味。
家庭护理
出现轻、中度脱水的患儿需补液,家制补液时一定要按照推荐的比例制作,如果糖过多,腹泻可能加重;盐太多,对小孩有害。给孩子喂口服补液盐水应该耐心,少量多次地喂,每2~3分钟喂一次,每次喂10~20毫升,这样积少成多,约4~6小时即能纠正脱水。
仔细观察
要注意观察患儿的神志、精神状态、面容、四肢温度、脉搏等变化,注意有无脱水现象及脱水是否改善或加重。观察大小便次数、量及性状,做好记录。最好隔一两天化验一次新鲜大便,这样会更准确,为疾病治疗提供可靠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