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衣晓峰 靳万庆 通讯员 孙月霞前不久,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王有鹏教授完成了临床课题《基于针康法的小儿脑瘫中医康复方案研究》,此项成果显示:中医综合康复手段较之西医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物理..
本报记者 衣晓峰 靳万庆 通讯员 孙月霞
前不久,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王有鹏教授完成了临床课题《基于针康法的小儿脑瘫中医康复方案研究》,此项成果显示:中医综合康复手段较之西医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物理疗法、矫形疗法以及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周围神经选择性部分切断术等技术具有独到的特色和优势,为攻克小儿脑瘫等神经系统疑难杂症开辟了新路。
小儿脑瘫是怎么回事?中医学对此有无论述?中医药在脑瘫的治疗上有何先进性?记者就这些话题采访了该院副院长、儿科教授王有鹏。
王有鹏介绍说,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引起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脑瘫的病变复杂多样,临床表现各异,主要分为痉挛型、强直型、手足徐动型、共济失调型、震颤型、迟缓型、混合型等7个类型,其中痉挛型占全部脑瘫发病率的60%~70%,因此成为临床重点攻关的方向之一。
中医学虽无脑瘫之名,但古代医家对此早有深刻认识,认为本病多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养失宜所致。其病位在脑、肝、肾,与先天之本肾和后天之本脾关系尤为密切。王有鹏指出,早在《诸病源候论》中,便有“齿不生候”、“数岁不能行候”、“头发不生候”、“四五岁不能语候”的记载。《小儿药证直诀》中指出:“长大不行,行则脚软,齿久不生生则不固,发久不生生则不黑。”《医宗金鉴》则将古代分述的各类迟证归纳在一起,并冠以“五迟”之说。至宋代以后,人们又对此病提出了“五软”、“五硬”等名称。
时至今日,从根本上治愈脑瘫对于医务工作者仍有漫长的道路要走。可喜的是,在医治小儿脑瘫过程中,中医学界做出了宝贵的探索,针灸、推拿按摩、中药疗法及穴位注射、穴位埋线、拔罐、药浴得到了广泛应用。
“针灸一直是治疗小儿脑瘫的最重要方法之一。”王有鹏说,古人早有“脑伤则体残,脑康则体安”之说,而针灸治脑病自古就已有之,主要是根据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脏腑经络理论,循经远取及邻近取穴,以达到调和阴阳、疏通经络、健脾醒脑、补益肝肾、益气活血、解痉止痛、安神镇静和扶正祛邪的目的。临床上,由黑龙江省著名针灸专家于致顺教授首创的“头穴丛刺法”已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同行及学者的重视,此法是将头部腧穴划分为顶区、顶前区、额区、枕区、枕下区、项区、颞区等7个区,采用丛刺(即每区刺入3~5针,以将病变部位覆盖为宜)、长留针、间断捻转的方法,对小儿脑瘫取得了理想的疗效。
“作为历经千年的中医宝库中一朵奇葩,推拿按摩亦在小儿脑瘫的康复中成为重要的主力军。”王有鹏的体会是,推拿按摩具有疏通经络、运行气血、平衡阴阳的功效,有助于脑瘫患儿缓解肌肉痉挛、降低肌张力、提高肌力、强筋健骨、舒筋通络、滑利关节、矫正异常姿势、促进运动发育,进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效防止肌肉萎缩。目前,对小儿脑瘫的按摩手法主要有弹拨法、一指点穴法、诊锤叩击法、阶段性按摩法、异常姿势矫正法等,可根据患儿具体病情选用穴位点按、循经推按、捏脊疗法,或将推拿中的推、按、揉、压、扳和摇等多种手法相互结合及联合应用。
王有鹏教授还介绍说,时下多数学者认为脑瘫的发病与脾、肝、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当属先天气血不足、髓海失充、血行不畅、瘀血阻络,故而用药当以调理气血、益血养血、祛瘀通络为原则。有专家将脑瘫中医分型为肝强脾弱、脾肾两虚、肝肾亏虚及痰血阻络4型,分别对应西医分型中的痉挛型、肌张力低下型、手足徐动型及强直型,给予相应方剂。还有专家将脑瘫分为3型,并与相应的西医分型对应,如肝肾阴虚型(相当于痉挛型脑瘫),选六味地黄丸加减;脾肾两虚型(相当于肌张力低下型),选补中益气汤合六味地黄汤加减;阴虚风动型(相当于手足徐动型),选大定风珠加味。除中药汤剂内服法之外,还有中药外用、中药穴位注射等方法。
据了解,在攻治小儿脑瘫症上,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唐强、王有鹏教授课题组也取得了可喜进展。他们将头穴丛刺法、现代康复功能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在清代著名医家王清任名方“补阳还五汤”及儿科名医董廷瑶治疗脑瘫方剂川椒、当归、鸡血藤、伸筋草等方药基础上,加减化裁而成“舒筋健脑颗粒”,临床上形成了基于针康法的中医综合康复方案,结果证实在改善小儿脑瘫症状方面优于其他单独选项。